双碳目标下的建筑革命·解锁建筑绿色转型“智慧密码”
既有建筑数字化节能改造四大核心措施:
在国家“双碳”战略的驱动下,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“大户”之一,正面临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管理的深刻变革。既有建筑的数字化与节能化技术的升级改造及融合应用,成为节能降碳的关键路径。
汉光电气作为一家在电力测控、能源管理领域深耕20年的企业,始终将技术创新与国家战略深度结合,积极拥抱“双碳”政策,并视其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与行业升级的重要机遇。汉光正加速布局光储一体化、虚拟电厂、智能微电网等新兴业务,同时依托数字化技术优化传统设备能效,以科技创新为“双碳”目标实现提供坚实支撑。本文聚焦“数字化能管、智能配电、智能照明、空调节能改造等四大领域,解析如何通过技术赋能,让既有建筑焕发绿色新生。
一、数字化能源管理:让建筑能AI“会思考”
HKST-6000 数字化综合能源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、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,实现对商业和公共建筑场景下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、智能诊断与动态调控,集成电、水、热等多能源数据采集,结合设备能效评估模型和负荷预测技术,提供节能优化策略与可视化管控平台,支持异常能耗预警、碳排放追踪及可再生能源协同调度。
核心功能:
•可视化能源看板:整合多维度数据,提供图表化界面,辅助决策层快速掌握能源使用情况;
•数据驱动决策:基于历史数据预测能耗趋势,优化设备调度;
•碳足迹追踪:全生命周期监测碳排放,助力企业制定减排策略。
二、智能配电房:电力系统的“智慧大脑”
传统配电房存在效率低、故障响应慢等问题。HKST-PEM 智能配电房系统通过数字化改造,实现电力分配精准化和安全化,同时实现从“被动抢修”到“主动预防”、从“人工经验”到“数据驱动”转型,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实现能源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装备设施。
改造亮点:
•设备智能化升级:加装传感器与远程控制系统,实时监测电压、电流、温度等参数;
•故障预警与自愈:通过AI诊断快速定位故障点,减少停电风险;
•能效优化:动态调整电力分配策略,降低线路损耗。
三、智能照明:从“耗电大户”到“节能先锋”
照明系统约占建筑能耗的20%-30%,Hi-Life 智能照明系统通过“光感+时控+人感”多维度联动,显著降低能耗。智能照明不仅实现了从“照明”到“智明”的转变,更成为智慧建筑能源管理、空间服务与用户体验的重要技术途径。
技术方案:
•自适应调光系统:根据环境光线和人员活动自动调节亮度;
•分区智能控制:按功能区域,设置智能时控,避免“人走灯亮”的浪费;
•光储一体化(可选):结合太阳能板供电,实现清洁能源自给。
四、空调节能改造:冷暖之间的“绿色平衡”
空调系统是建筑能耗的“重头戏”,空调节能改造需要设备升级与系统优化双管齐下。采用动态调节温度、优化启停时间、结合新风系统与光伏储能等综合措施,节能效果通常可达20%-35%。
关键技术与措施:
•设备升级:变频技术、磁悬浮机组、高效风机/水泵、热回收技术;
•控制优化:变风量、变流量、AI算法、边缘计算;
•智慧运维:物联网(IoT)传感器、故障诊断平台、远程维护。
未来已来,汉光将继续秉持"双碳节能、数字物联、安全运维"的新发展理念,深度参与新型能源系统建设,为推动能源结构变革贡献汉光的智慧力量。